每日快报!第四纪空间:空间人的提出与应用场景
“第四纪空间”是第一个人人可注册使用的元宇宙初始空间,是数字人的第一个家。同时也是第一个空间社交平台,将真实世界的空间与元宇宙虚拟世界的数字空间建立关联关系的空间平台,为了更好地理解数字人与空间的关系,。“第四纪空间”创始人向忠宏提出的空间人的概念,并对空间人的应用场景及参考模型进行了解读。
“空间人”的首次提出
向忠宏认为,“空间人”是空间与人的组合,是一个空间内要素与人在这个空间内的生命特征表达的总和。由于空间包括现实世界的空间,也包括元宇宙虚拟世界的空间,人既有自然人,也有数字人,所以就会出现现实空间自然人、现实空间数字人、虚拟空间数字人三种组合,自然人无法直接存在于虚拟空间,都是以数字人方式存在的,所以没有虚拟空间自然人的这种组合。对于现实世界自然人的关系大家容易理解,现实空间数字人、虚拟空间数字人是本文的探讨重点,“空间人”的首次提出,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数字人与空间的依存关系,为数字人的出现环境效果、数字人的时空转移、数字人在不同场所与场景下的表达提供理论依据。
(资料图片)
现实空间数字人:影像呈现还是3D实体呈现
当前许多数字人应用场景,例如数字人主播、数字人替身演讲其实都是基于AI换脸后的视频视频呈现,这种产生于虚拟空间的数字人,出现在现实世界的直播交互平台、会议现场时,是以一个只能在显示屏幕内以人形(甚至只有人脸)画面动态呈现的影像,没有呈现完整的3D形态,当然也没有在物理意义上占据现实世界空间。其优势如下:
1、数字人生成、训练简单,容易上手。
2、复制成本很低。
3、没有实体形态露出,不占用现实世界空间。
4、可支持多个数字人同时工作,各个数字人间不存在关联。
影像呈现方式的现实世界数字人也有很多局限:
1、数字人的表达受屏幕影像呈现这种方式限制,没有(场景)深度,真实感不强。
2、交互对象/第三方无法获得实体触感信息。
为了弥补现实世界数字人真实感不足的问题,采用增强现实技术的MR头显应运而生,在MR头显中,我们看到的叠加在现实世界空间里的数字人具有了3D特征,并且可以与我们进行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多种交互表达,甚至我们第一视角的人物也可以成为这样一个数字人,在现实世界空间内实现数字人和数字人的社交。但即使到这一步,数字人仍没有在现实世界进行形态露出。
当数字人以全息影像、机器人替身这种方式3D实体呈现时,其存在与交互表达形态就更加丰富了,可以说更逼真了。全息影像是通过光源照射在全息图上,这束光源的频率和传输方向与参考光束完全一样,就可以再现数字人的立体图像。观众从不同角度看,就可以看到数字人的多个侧面,只不过看得见摸不到,因为记录的只是影像。全息影像是一个3D的伪实体,不是真正的实体,只有机器人替身才达到数字人实体呈现的目的。机器人替身是一个拟人形态大小具备数字人身份的机器人,其在现实世界空间与自然人一样占据空间位置,可移动、可进行语言表达、肢体动作表达,甚至还有表情。
虚拟空间数字人:有多少存在感?
元宇宙虚拟世界中的人,可能是自然人对应生成的数字人,也有可能是AI生成的与自然人无关的数字人,无论哪一种,在虚拟世界的呈现都是非常自由的,因为无论对虚拟世界开发与运营平台,还是数字人用户,表面上有许多复杂的呈现场景、呈现方式、移动方案、交互内容,但背后都只是一些数据与另一些数据的计算,数字人的出现、消失可能显然相当随意,造成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让数字人在这样的虚拟空间获得足够的存在感,存在感不仅是一些类似人类感官系统获得的那些感觉,更重要的一种生命存在意义,数字人要做到足够的存在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数字人的生死概念。一个数字人在虚拟世界具有生命特征的重要表现就是生死的概念,对应在软件系统层面就是这个账号的生成、删除,要做一些仪式化的交互界面设计,一个新的数字人的诞生,要给予类似新生命诞生一样的欢迎与鼓励帮助。
2、数字人的家(私有空间)。虚拟世界中数字人不应该像孤魂野鬼一样四处飘荡居无定所,应该是每个数字人都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一个标准单元大小的数字空间,按照《大向智慧空间标准单元模型》的要求,这是一个保存在互联网的唯一数字编码的数字空间,它的大小是2米*2米*2.4米,共9.6立方米,它可以和现实世界中的实体空间进行关联绑定,也可以和元宇宙虚拟世界的空间进行关联,数字人也可以像现实世界的自然人一样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可感知的多元空间。这是给数字人赋予了一个全新的权益。
3、数字人的社交。虚拟世界的数字人要想活跃起来,数字人间的社交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元宇宙及虚拟世界游戏目前的开发运营重点内容。
空间人的共识及参考数据模型
空间人的组合中的空间应采用智慧空间标准单元,是一个2米*2米*2.4米的立方体,数字人应该与自然人有着近似的形态大小,不应超出现实世界自然人的空间占位,按照智慧空间标准单元模型,所有的自然人是可以在一个智慧空间标准单元进行站立、坐卧、原地进行各种姿态活动而不会超出边界,但如果数字人的身高大小不进行限定随意定义,尤其出现高度超过2.4米时,就已经超出了智慧空间标准单元的边界,空间人组合的数据记录存储、转移、复制与再生就会出现数据遗漏与错误。所以,我们倡议数字人生成时,应参照自然人的生物特征,不应随意改变大小,这是一个基本共识,这也是数字人生物特征标准化的体现。
我们应理解,空间人组合中,人是时时刻刻存在于一个单元空间中的,空间可以把数字人所需要的人居环境要素与数字人的数据一并关联保存。根据智慧空间标准单元模型,在一个4*4*2.4米的智慧空间标准单元中,可以容纳一个可完全自由使用空间功能的数字人,或者容纳两个肢体动作受限但功能不受限的数字人;数字人与智慧空间一起进行传送时,传送空间球体的半径为1米,传送空间可容纳1个或2个数字人。另外,除了标准单元模型,智慧空间还有两个特殊场景应用单元模型,其一是最小单元模型,这是一个人在一个受限空间的站立行走状态下所需的最小空间,大小是0.9米*0.9米*2.4米,对应还有一个紧急避险时数字人的最小空间单元,是一个半径0.45米的球体,也可作为空间容量受限时的传送单元,称为最小传送单元,可以传送1个肢体严重受限的数字人;其二是1.6米*1.6米*1.6米的移动单元,是车船飞机舱内、影院、会议室等受限空间内的数字人工作生活的单元,其对应的移动传送单元是半径0.8米的球体。总结,空间人的参考数据模型如下:
总结,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元宇宙虚拟世界,自然人或数字人在工作生活、站立行走、移动空间与影院会议场所中都占据相应的空间大小,智慧空间标准单元模型给出了这些不同空间的参考模型,这些参考模型对数字人的形态大小也有约束,数字人应与自然人一样具有合适的生物形态大小。
空间人的参考数据模型数据的确立,有助于元宇宙、虚拟世界空间的建设,并且为建立数字人与数字空间的交互、数字空间的交流提供的规则与指导。
第四纪空间的创新实验
作为元宇宙的初始空间,第一个空间开发商和第一个空间社交平台,第四纪空间正在进行未来空间形态的实验,作为第四纪空间的创始人,向忠宏为空间社交确立了数据底座模型,包括大向智慧空间标准单元模型、大向智慧空间要素模型等。第四纪空间作为元宇宙初始空间,连接其它各大元宇宙与虚拟世界是其任务使命,官方将与其它元宇宙与虚拟世界开发运营商合作,做到空间地址互认、并制订相关的数字人身份访问规则,为用户提供更多友好的多世界多空间访问服务,并建立合作生态,共同推进元宇宙产业发展。对第四纪空间平台发展感兴趣的元宇宙业界创业与投资人士,可以通过邮箱david.xiang#robot0.com联系(#换成@)。
关键词: